“16+8”饮食模式是否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水母网• 2024-04-08 10:09:04 •通讯员 孙雨晴

水母网4月8日讯(通讯员 孙雨晴)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的一项研究引发热议,该研究表明:“16+8”饮食模式会让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增加91%。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尤其正在进行“16+8”轻断食的小伙伴们更是惊出一身冷汗,那么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呢?

“16+8”饮食法属于间歇性禁食的一种,也被称为时间窗禁食。该饮食法要求每天只有8小时的连续进食时间,其余16小时不摄入任何食物,而类似的间歇性禁食方法还包括:“隔天禁食”或者“5+2”轻断食法(每周5天正常饮食,2天限制性进食)。

如果大家认真了解过相关介绍就会发现,该研究属于一份会议研究报告,尚未经过同行评议,也未在正式刊物上发表,更多是因为切中了减肥这个痛点才备受关注。而且该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时间跨度从2003年到2018年,数据来源于受试者的自我报告,研究者根据受试者每天首次进食和末次进食时间进行了估算分组,并结合美国疾控中心2003年至2019年人群死亡数据进行的关联性分析,该结论能否证实间歇性禁食对于健康的长期影响尚未可知。

实际上间歇性禁食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同限能量饮食一样,严格的间歇性禁食法确实可以降低体重,同时在降低血脂、控制血糖、血压等方面让受试者获益。当然这种获益可能更多归结于患者体重的降低,且并无证据表明这些获益同间歇性禁食有直接关系。

同时,间歇性禁食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长时间空腹引起的饥饿、甚至恶心、头痛、失眠等,而且对于部分特殊群体如青春期的少年儿童、妊娠期妇女或者本身罹患糖尿病的人群是不建议采用间歇性禁食法来控制体重的。

所以,不管是间歇性禁食还是其他饮食管理方法,其本质上都是通过一定策略,让患者在心理和/或生理可接受的层面上来控制食物摄入总量,并结合运动等方式来实现控制体重的目的。

至于“16+8”是否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尚未可知,但至少提醒我们在选择减重方式的过程中要增加对于长期健康风险的考量,真正从体重管理中获益,而不是仅仅追求短期的体重降低。

分享到:

新闻精选

医疗保障咨询台|临时去省外就医可以报销吗?

水母网
12/10 09:26

社会保险咨询台|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由外省转入有何要求?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市海渔局主要负责人11日接听12345热线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今语|城市宣传语怎容出错

水母网
12/10 09:26

自然资源部烟台海洋预报台发布沿海冰情预报

水母网
11/27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