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4月2日讯(记者 徐一文 通讯员 杨晓琴 李增润)2024年4月2日,烟台市第十届公益海葬首轮撒海在芝罘区码头出海举行,本轮撒海安葬逝者骨灰59具,178名家属参与。
清晨,家属抵达出海现场,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凭身份证、海葬证等所需证件,依据流程完成海葬信息登记、骨灰领取、鲜花领取等环节,现场家属秩序井然。在礼仪人员的引导下,参加海葬的家属依次登船,伴随着轮船低沉的鸣笛声,海葬船只离港远航。
船上播放乐曲轻柔委婉,工作人员向家属讲解了骨灰撒海的注意事项,并对逝者表达尊重和敬仰,全体人员为逝者集体默哀。到达撒海海域后,家属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将存有骨灰的降解罐缓缓放入海中,并献上鲜花以示追思。
殡葬文化源远流长,按照地域环境的不同,也随之衍生出各具特色的殡葬方式。烟台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开展海葬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些年随着市民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选择海葬的家庭越来越多。烟台公益海葬活动自2015年开始举办,十年来烟台海葬一直秉承绿色、环保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不断优化服务、改善设施,现已累计海葬逝者骨灰3307具,累计接待逝者家属超1万人。烟台市公益海葬在对本市户籍逝者家庭给予免费参加海葬的政策基础上,2021年落实1000元的海葬奖补政策,2022年芝罘区率先响应制定配套奖补政策。截至上届海葬,共计发放海葬奖补资金229.5万元,其中芝罘区区级奖补78.5万元。
十年来,芝罘区把举办公益海葬活动作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积极引导,大力宣传,在烟台市创造了一种新的绿色殡葬风尚。同时随着公益海葬活动持续开展,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海葬作为一种文明简约的殡葬方式逐渐为广大市民接受和认可,全市海葬量逐年递增,海葬成为我市殡葬改革和殡仪服务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