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徐祯稷《耻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夫藤之始附于木也,袅然甚柔。盗木之滋,日长日坚,木乃受其绳束以死而不觉也。”意思是说藤蔓在开始依附树木时,“袅然甚柔”,时日一久,树木就会受藤蔓束缚而死。细细想来,不少“落马”官员不也正像这被藤蔓束缚的树木吗?在别有用心之人的“腐蚀”“围猎”之下,在不拒、不慎、不察的自我放纵中逐渐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电视专题片《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第四集《一体推进“三不腐”》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中国人民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范一飞在与不法商人刘琦的“快乐”交往中逐渐放松了警惕,一步步落入其精心设计的陷阱中。范一飞爱好音乐,刘琦就送上高级音响,还经常请他去听音乐会。范一飞喜欢高尔夫、羽毛球、乒乓球,刘琦就常约他一起打球。知道范一飞爱吃什么,对什么话题感兴趣,刘琦就针对性陪吃陪聊。就这样,刘琦逐渐走进了范一飞的朋友圈、生活圈。范一飞生病住院,刘琦甚至每天贴身陪护,连范一飞的秘书都惊叹不已。在范一飞被成功“拿下”后,他的秘书李果,也被刘琦拉下了水。除此之外,刘琦还拉拢腐蚀了多名金融系统领导干部。对于自己的“围猎”手段,刘琦更是自有一番“高见”:他认为当下如果赤裸裸地一事一结容易暴露,也容易把人吓跑,要转而感情投资、长线投资,让对方不觉危险,而是感到快乐。
正如刘琦所说,真正的危险,往往没有明显征兆,甚至有时还让人觉得很“快乐”。而“围猎”者之所以会挖空心思,或以情暖之,对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关心备至、贴心服务;或以利诱之,精心“定制”各种利益输送,缺啥送啥,好啥给啥;或以权胁之,暗示自己手眼通天,到处封官许愿、牵线搭桥,绝不是因为所谓的“意气相投”“仰慕已久”,而是觊觎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古语云,“祸福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不少领导干部正是对“围猎”缺少应有的警觉,也缺少远离诱惑的理智和脱身逃离的果断,或被迫迎合,或甘被“围猎”,最终“欲罢不能”,悔之晚矣。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领导干部,“形形色色利益集团的‘围猎’有组织、有策划,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身旁群‘狼’环伺。只要拥有权力,就永远有‘围猎’者;只要有诱惑,就总会有人冒险去咬‘钩’。”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上下左右有界受控的,决不允许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要不断增强反“围猎”能力,自觉净化朋友圈、生活圈、社交圈,从小事小节守起,时刻警惕来自各方面的“围猎”,防止落入别有用心之人设置的“陷阱”,决不能成为任何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