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立秋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立秋,这是秋季的起始。“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点。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走向成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和小暑的第三热节气。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立秋时,古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事实上,中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时段还是闷热的“三伏天”,在这“三伏天”时段并无“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现象。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贴秋膘”则是吃肉进补的意思,以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为主。气候转换,秋季对比夏季胃口变大,需要吃好一点补充营养。在山东莱阳、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渣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吃渣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
另外,立秋吃饺子叫做“抢秋膘”,你抢我一个饺子,我抢你一个饺子,人们认为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身体健壮。
唐代诗人、藏书家刘言史在《立秋》这样写道: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诗圣杜甫写有《立秋雨院中有作》: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