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张女士陪丈夫到医院看病,没想到就是因为自己被医生多劝告了一句,竟查出了胃肿瘤!
日前,张女士陪胃痛的丈夫到烟台医大胃肠医院看病,接诊的“医大”特聘专家、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内科专家王炳荣副主任医师在仔细询问病情并做了舌诊、触诊等基础检查后,初步诊断为慢性胃炎,具体是哪种类型的胃炎建议其做进一步的胃镜检查才可明确。
张女士的丈夫刚松了一口气,正等着医生安排做胃镜,王炳荣主任突然问张女士:“嗳气多久了?有没有胃疼的症状?一直这么瘦吗?还是近段时间突然瘦下来的?”
张女士回答,嗳气有一年多了,平时胃一直隐隐得疼,以前没有这么瘦,就是半年前开始暴瘦的,之后怎么吃也再没胖起来。
其实,从张女士进诊室后王炳荣主任就注意到她嗳气、体瘦等特征,怀疑胃部可能有问题,强烈建议其马上进行胃镜检查。随后,检查发现一处大小约3厘米溃疡样变,病检提示胃低分化腺肿瘤。
王炳荣主任表示:该患者已是进展期胃肿瘤,后续只能通过手术及放化疗等治疗,但这总比晚期发现疗效要好得多。如果张女士平时就有肿瘤症早筛意识,进入40岁以后,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其情况将大不相同,可及早揪出早肿瘤,在内镜微创治疗下即可达到治愈,术后生活质量也与正常人无异。
哪些人需要高度重视胃肿瘤早筛?
我国建议以40岁以上或有胃肿瘤家族史者需进行胃肿瘤筛查。符合下列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肿瘤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①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②居住在山东、辽宁、福建、甘肃、江苏等胃肿瘤高发地区;
③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肿瘤前疾病;
⑤胃肿瘤患者一级亲属:即患者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
⑥存在胃肿瘤其他高危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熏制、辛辣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需要筛查哪些项目?
在检查方法上,胃肿瘤筛查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和内镜检查两方面。
一、血清学筛查
(1)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
作为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肿瘤筛查界限值,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可以筛查出是否属于高危人群。
(2)血清胃泌素17(G-17)检测:
研究表明,当血清G-17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存在胃肿瘤发生风险。血清G-17联合PG检测可以提高对胃肿瘤的诊断价值。
(3)HP感染检测:(幽门螺杆菌)
目前认为HP感染是肠型胃肿瘤(占胃肿瘤绝大多数)发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在萎缩发生之前根除Hp,几乎可100%预防肠型胃肿瘤的发生。
即使发生了肠化和不典型增生,根除hp仍能阻滞病情的进一步演化。
因此,在胃肿瘤的筛查流程中,HP感染的检测成为必要的筛查方法之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抽血检查HP只能查出抗体是否阳性,也就是说,不能断定是否现症感染;
现在,临床上常采用的检测方式是烟台医大胃肠医院引进的碳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由于其准确率近百分百,以及无痛、无创、快速、简便、安全、无交叉感染的优点,是国际上公认的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
(4)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目前常用肿瘤标志物包括肿瘤胚抗原(CEA)、CA19-9、CA72-4、CA125、CA242等,但上述肿瘤标志物在进展期胃肿瘤中的阳性率仅为20%~30%,在早期胃肿瘤中的阳性率低于10%,因此对于早期胃肿瘤的筛査价值有限,不建议作为胃肿瘤筛查的方法。
二、内镜筛查
胃镜+活检是目前发现和诊断胃肿瘤的金标准!
目前,由于烟台医大胃肠医院引进了新一代奥林巴斯CV290高清内镜和高清内镜精查技术(高倍放大、染色、NBI等先进技术),使得医院的早肿瘤发现率在国内处于前列:在诊断为肿瘤症患者中,早肿瘤达到50%以上,而很多三甲医院的发现率也就是40%左右。
因此,到“医大”做290高清内镜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早肿瘤筛查优选选择!
最后,王炳荣主任再次提醒大家:由于胃肿瘤症状过于隐秘,凡是年过40岁,不管有无症状都要做一次胃镜检查,有症状的更要立即检查。并且,早期胃肿瘤是可治愈的。所以,早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