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农村留住记忆 让农民记住乡愁

水母网• 2023-06-12 09:20:18 •葛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国家的“魂”。村落,是我国乡村文化的渊源和载体,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和脉络。

新时代的今天,村落文化饱含的乡土建筑、历史文物、精神传承以及村规民约、民风民俗、耕读传家等是深厚的文化积淀。源远流长的村落文化是中华文化开枝散叶的“根本命脉”,是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生命沃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正是靠着村落文化的滋养,一路拼搏、一路奋进、一路凯歌,冲出历史、走向今天、奔向未来。福山区门楼镇经过广泛论证、深入挖掘,归纳总结出八大文化:异彩纷呈的山水文化、沧海桑田的贝丘文化、彪炳史册的红色文化、熠熠生辉的苹果文化、弥足珍贵的水库文化、繁荣兴旺的企业文化、凝心聚神的宗族文化、引领社会的名人文化等,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地域风情,更有抹不去的家园记忆。八大文化相映生辉、资政育人、淳化民风、引领发展,成为门楼人生生不息、勇毅前行的内生动力。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门楼镇拥有57个自然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山间水畔,风情各具、异彩纷呈。可以说,每一座传统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深蕴着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充盈着先人对自然的尊崇与敬畏,托举着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历史张力,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对村落文化的认知、保护、传承不够到位,一度出现盲目建设、过度开发等问题,有的地方村落遭受严重破坏甚至消失,乡愁无迹。伴随着那些消失的文化遗产,历史记忆已成残片,令人痛惜。唤起历史的记忆,抢救失去的村落文化,已是时代的呼喊、历史的期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传承和保护村落文化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留住最美丽的乡愁。保护村落文化,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心灵归属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福山区委、区政府顺应历史潮流,契合时代发展,对全区村落文化进行全面普查,并实行区镇村三级联动、一镇一卷。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018年底,门楼镇党委、政府将村落文化普查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工程,高度重视、高效运作,组织情笃乡愁、善于作为、勇于担当的老干部、老教师成立专门班子,开展广泛深入地普查摸底。发扬“四力”精神:一是脚力。迈开双脚、深入基层,对散佚民间的文化精髓应挖尽挖,用双脚蹚出这些珍贵的信息资料。二是眼力。带上“放大镜”、配上“望远镜”,对村落文化精准聚焦,看得清,挖得深。三是脑力。多想慎思,勤于审问、勇于明辨,思出真知灼见,悟出文化真谛。四是笔力。以扎实的作风、过硬的功底、精湛的文笔,对搜集来的成堆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成就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传承性、教育性、趣味性相统一的村落文化专辑。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传统村落作为乡土建筑与乡土文化的综合体,承载着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遗产和生态文化资源,蕴含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生共荣的生态文明。我们要遵循历史前进的逻辑、契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把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挺在前面。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村落文化保护与建设美丽乡村携手同行。建设美丽乡村既要塑形,又要铸魂。农业既是经济,也是文化。农业遗产与农耕文化互为表里,是先民万年农耕实践的智慧结晶、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农村生态环境好了,土地上就能长出金元宝,生态就会变成摇钱树,优美乡村就能成为聚宝盆,生态农业、养生养老、森林康养、旅游休闲就能红火起来。但是,旅游业要行稳致远,既要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环境,又要坚持对具有历史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严格妥善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美丽乡村建设与村落文化保护一体推进、同步发展的契合点、聚焦点、和谐点。

坚持村落文化传承与弘扬乡贤文化同频共振。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由历史名贤积淀下来的具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的优秀农耕文化。它既是连接乡情乡愁的精神纽带,也是传承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这些新时代的乡贤,用他们的躬身实践垂范乡里,涵养文明乡风,引领社会正气。乡贤文化是振兴乡村人才、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融合的原野沃土,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要在乡村人才振兴中传承乡贤文化,推进人才辈出。

坚持村落文化守正与昌盛人类文明有机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沙是命运共同体”。“共同体”意味着各个单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相互给力,谁也离不开谁、谁也替代不了谁、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只有将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生态环境、物种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多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才能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生命密码。

坚持村落文化创新与法治制度保障琴瑟和鸣。要在镇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对村落文化进行大普查、大挖掘、大梳理,并以法治的形式建立完善村落文化保护名录,做到工作前行,法律跟进。加强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促进衍生品的开发,扶持传统技艺和产业的发展。要努力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文化队伍、文化人才和民间艺术继承人,让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相传、开枝散叶、枝繁叶茂。

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农耕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水平。为村庄立传,为社会明德,为时代画像,为历史存照。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担当!

(作者为中共烟台市福山区门楼街道党委书记)

分享到:

新闻精选

医疗保障咨询台|如何为老人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水母网
05/15 09:28

她拾金不昧获市民点赞 保洁员吕以秀多次将捡到的物品归还失主

水母网
05/15 09:28

烟台牟平区完成21家代理记账机构年度备案

水母网
05/15 09:28

烟台天气预报:今夜南部沿海和内陆地区有大雾

水母网
05/15 09:28

山东首票“两步申报”改革优化试点落地烟台

水母网
05/15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