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4月24日讯 (通讯员 鲁从娟 摄影报道)4月15日下午,芝罘散文学会一行走进所城里访古寻幽。这是芝罘散文学会响应芝罘区文联关于开展“新芝罘 更幸福”文艺精品创作工程 ,用文艺语言讲好“芝罘故事”,“走芝罘,写芝罘”,开启“散文好时光”——我们的城市”主题采风活动第一站。会员们漫步所城里,用“脚步”细细“品读”所城里这部“岁月的大书”。
从宣化门进入,走在石板铺成的街上,一簇簇五颜六色的小雏菊在两边墙根下开得悠然。古老的石墙上,保留着许多样式不同的“拴马石”“老街、胶东味儿、慢生活”等元素。扇扇木门,悬挂着的红灯笼,古典优雅的背景音乐,无不彰显着古朴的气息。文艺书店、古朴民宿、特色餐馆、咖啡店等,每一个店铺都有着它独特的艺术味儿。主街两边,有多条胡同蜿蜒延伸,随意拐上一巷,都有耐人寻味的故事。踏着青石板路,目光掠过古旧木门,有着探古寻幽的意味。
所城张家后裔、散文学会会员张善文老师,带领会员走街串巷,讲述了很多所城的老历史。芝罘散文学会副主席张文泰老师,给大家讲解了位于所城南门里大街4号刘氏支祠楹联的来由,“白水寻源,谱系卯金衍世泽;青藜照读,经分乙火焕文光”,此联为当时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题写。
宣化门右转,走进西门里南巷9号院,这是一座胶东民居风格的院落,现已打造成奇山所历史文化展示馆。展示馆门口有诗篇:“奇山春秋事,之罘海上烟。城台浮海隅,人家十三村。千户系三关,仕商达四海。生年岁时永,古城有新篇。”一字一句道出了所城里的前世今生。展馆分为“齐东海上”历史展厅、“生年岁时”民俗展厅、“方言土语”方言展厅三部分。内含“海上”“往事”“生年”“岁时”“方言”五个版块共28块展示立面。在这里,可探寻魁星楼名字的由来,烟台方言土语,“椿萱并茂”匾额的故事,胶东婚嫁的风俗…… 整个展馆内的布置,浓缩了“烟台之根”的底蕴和内涵,600年文化传承一一展现,烟台的历史、传奇和演变,在展馆内一览无遗。
一座所城里,半部烟台史。所城里是烟台城市最早的发祥地,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卫所城池之一,保存了大量清代、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宅建筑。被誉为“烟台之根”,记载着烟台人的记忆与乡愁。穿行在所城里的街巷阡陌之中,老街新貌,一房一院重现活力,历史和现代交织在一起,青砖和石墙在红灯笼和美食的衬托下年轻、时尚了很多。这真是一处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传统历史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繁华老街啊!芝罘散文学会会员们感到自豪,纷纷表示:要用手中的笔写出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写出这条老街的新旧变化,写出“芝罘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