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11月6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 通讯员 王青辉)11月3日,我市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意见》。对我市学校体育、美育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和要求,在体育教育方面,提出增加体育课时,普及游泳教学,让每一名中小学生都能够掌握游泳技能等具体要求。
让每一名中小学生都能够掌握游泳技能
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里指出,将增加学校体育课时,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体育课程刚性管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推行体育与健康课、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假期体育与健康教育整体设计的校内外一体化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普及游泳教学,让每一名中小学生都能够掌握游泳技能。
加强健康教育,每学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安排4课时。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落实大课间“体能天天练”和课外体育活动制度,寄宿制学校实行早操制度。每年4月份为学校体育活动月,最后1个周为体育节。加强课后延时服务,完善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和假期作业制度,保证学生每天校外1个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在全市幼儿园逐步推行幼儿体育,保证幼儿每天开展不低于1小时的户外体育游戏。强化学生军事训练,落实军训课时,保证军训质量。
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当体育教师
配齐配强体育师资,通过公开招聘、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兼职及与专业机构合作等多种方式,补充体育教师。依托高校建立市级体育教师培训基地。推荐优秀体育教师参评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齐鲁名师、特级教师。建立30个市级优秀体育教师工作室,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中小学体育教师每周基本教学工作量保障12课时,体质健康测试、课后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和走教任务等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参加市级及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赛事成绩、基本功比赛成绩纳入对体育教师教学成绩评价。保证体育在全市教学成果评定中占有一定比例。学校要为体育教师配备必要的运动服装和体育装备。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显著、向市级以上高水平运动队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业绩突出的体育教师三年一次给予表扬。
2025年体育占比达到中考总分值的10%
改革初中体育与健康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办法,推行“运动参与+健康知识测试+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方式确定体育与健康科目成绩。自2023年起,逐步提高中考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分值,到2025年占比达到中考总分值的10%。
市、区教育部门每年对各区市和所辖学校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运动技能抽测,抽测结果列入对各区市教育部门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年度督导考核。学校每年举办全体学生参加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运动会,达标情况列入对校长、分管校长、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考核。开展学校体育质量监测,将学生体质健康、近视率纳入教育督导评估。
体育教学列入“一把手”工程,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学校要组建运动队,积极开展课余训练。每三年举办一届烟台市中学生运动会,每年举办“中国体育彩票杯”各项目的烟台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市长杯”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和“百校杯”各项目联赛等比赛。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在县域内可以跨学区入学,体育传统特色高中可以全市范围招生,开展优秀体育人才集中培养。
各区市要按标准建设中小学体育场馆,推进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城市和社区新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优先建在学校或其周边,实现体育场地设施共享共用。配齐配好、及时更新体育教学和活动所需器材设备。
将体育与健康内容纳入家长学校课程体系,教育引导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体育习惯和健康行为习惯。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中小学提供教学与训练服务,作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重要内容。各级各类学校把体育与健康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校长是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