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中学深度解读高考作文:如何超越

水母网• 2021-06-07 18:53:14 •高艳娜

烟台青华中学高艳娜老师,针对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谈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新高考全国卷I的作文题目,与“体育”有关,但如果认为考查的是我们对“体育强国”的认知,未免太偏颇了。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是站在国家战略的层面选拔那些心怀天下、有格局有视野的英才的,所以高考作文让我们人人有话可说,又让我们将自己的见识呈现在作文里有了高下,同时又检验了新课标“立德树人”教育的成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疫情的蔓延延,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对我国的打压与制衡,重大科技发展面临瓶颈,种子安全与粮食问题,生态文明的建设等等。面对百年之大变局,青年人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回应时代的呼唤,接好时代交予我们的“接力棒”?请看I卷作文题: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材料出自毛泽东关于“体育的重要意义”的论述,给出考生的作文指令有两个:一为此论述所带来的启示意义,二为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作中要有“我”的视角。

何谓启示?闻此观此所能带来的启发性的思考,可以于此事深探,亦可转念联系他物、他事,而有所觉醒、收获。

何谓“我的感受”?答题者是青年人,也是后浪,是时代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是未来华夏复兴的主力军,不可置身事外,还当深潜其中,自觉以天下为己任,担起国家复兴的责任。

“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这一层次的分析,抓住“变化”。苏轼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万事万物都在变化,身体更不例外,有的科学研究说人的身体细胞每七年是要换一次的,别的人我们没有看到,85岁钟南山院士的背影冲上了热搜,身型挺拔,工作、学习状态极好,能担大任的背后是有一个好身体的支撑;可是钟院士的心脏那是搭过支架手术的,通过锻炼,连小伙们也自愧不如: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只要锻炼,眼镜可以摘掉,体魄会日益强健。体育是一种精神,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勇气、坚强和毅力。值得欣喜的是: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体育在“五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全民族已经开始重视体育对国民健康的疗效。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弱”的身体是可以通过锻炼转为“强大”的,不仅身体有这个特点,一个项目的研发,一个企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由弱变强”,是不是都有这个特点呢?这算不算材料带给我们的启示呢?如果你能由体育谈开去,你的宏大的格局必将使你脱颖于反反复复谈“体育所带来的变化和意义”的作文的,因为体育对于人的身体与精神的改变是直观的,是形象的。注意本层次句子侧重于引导学生看到其中的“变化”,这是新高考作文对“思辨能力”考查一以贯之的思想,谈“变化”,谈“转化”,能辩证地分析问题:“弱”并非一直弱下去,“强”也并非将“恒强”,“弱”与“强”之间是相互转化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态度,在于方法。

中国的北斗打破了美国GPS的垄断,为全球服务了;10年后,当国际空间站面临退役,中国人的空间站“天宫一号”将成为唯一的接班者;华为正式对外发布鸿蒙操作系统2.0版本,打破了霸权对我们高科技的制衡;中国的“一带一路”正以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良性发展;“抵制新疆棉事件”里,全民参与,明星与网民高举爱国的旗帜,沙磊跑了,新疆邀请联合国专员赴疆考察,赢得了热赞……每一个由“弱”向“强”的故事里,都有一种正确的态度——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不示弱,不甘弱;也都有一种方法——历久弥新的创新精神,勇于挑战,敢于宣战。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天,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然法则”,诱,可以理解为“引导”;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境遇,都不要自卑,不要自馁,适者生存,敢于亮剑,勇于超越,是胜出的不二法则。只要我们敢于超越自己,明天的我们必将“野蛮其体魄”,明天我们的国家必将优于昨天的中国,则“繁荣富强之日不远矣”。“中国的目标是不断地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中国”,我们正走在“强起来”的道路上。从“站起来”到“强起来”,中国,走了百年,今日回望毛主席对国人重视体育带来的改观之呼唤,依然有震彻寰宇、提振国人精神之意义。不要怕我们曾经“弱”,只要励精图治,为社会主义建设输入积极新鲜的血液,我们的国家复兴之日便可指日而待,在此过程中,每一个青年都不能置身事外。

这篇文章的写作,开头段别忘了引述材料,梳理出自己的观点;论述过程要体现“思辨思维”,把握住每个层次内部的“弱”与“强”的转化;结尾别忘了呼唤青年人主动行动起来,“强起来!”

在百年大变局的背景下,个人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一份小小的材料已囊括全部,它号召、激励青年人明白“身体可以改变,精神可以改变,命运可以改”,只要行动起来。身体的改变可以通过锻炼;而国家、民族命运的改变,则需要我们主动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来。

说起这个作文题目,不得不提青华中学的高瞻远瞩。

2020年5月,埃维集团刚接手青华中学时,学校第一次开学典礼上,有同学站十几分钟晕倒;不久的体育课上,有男孩子跑两圈后晕倒, 开足体育课、跑操半年后,同学们可以远足跋涉15公里而依然活力四射,于是有了今年4月份高中各级部的昆嵛山远足活动。远足前,高二级部就此次远足活动进行了作文指导——“体育入考高考作文怎么办”,学生在4月14号完成了远足的第一个主题作文写作——关于体育带来的思考。

当时我们的题目要求是这样的:

“野蛮体魄”的大背景及必要性——时代是出卷者

1917年,毛主席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体育思想:“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结合当下时代背景,谈谈体育强国的必要。

在后续的作文训练里,高二级部践行青华中学“自强不息”的精神指导,给全级部同学整理了中国日益强大、挑战世界霸权的素材,在学校推广开来,带领学生认识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热爱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并思考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强大我们的祖国。而这些工作,得益于青华中学语文大教研活动开展得好,由高三到高一,开辟了教研通道。所有我们为学生准备的时文与素材,可以为我所用地去挖掘。

一份材料,解读多元,境界高远,2021年高考作文出得精彩,一年更比一年超越了自己!

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那些我们曾经拼搏的时光,高三学子们,加油!

 

高艳娜 简介

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

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

获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区“嘉奖教师”、区“三八红旗手”“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等近二十个荣誉称号。

第九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散文获教育部组织的教师征文大赛三等奖

多篇教学论文收录”中文核心期刊”

教育教学论文获”山东省综合教研论文大赛二等奖”

教学论文获”烟台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多堂执教课获”区优质课”、“市优质课”一等奖

在《现代语文》《语文报》《高中语文周报》《今晨六点》《烟台日报》《烟台晚报》《广播电视报》《半岛教育联盟丛书》《胶东散文年选》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散文二百余篇,参与编写《名校名师出状元》丛书、烟台市《高中语文自读课本》。

指导学生作品发表于数十家刊物;连续多年获得语文报杯“省级作文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连续多年获得“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山东赛区高中组一等奖指导教师”、“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山东赛区二等奖指导教师”称号;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小学征文大赛,学生作品《不近人情的妈妈》、《高雅的朋友》均获全国一等奖。

2019年6月,解读中考作文——《烟台中考与高考作文的要求高度契合》登“大小新闻”、“党报头条”、《烟台晚报》。

2020年7月,解读高考作文——《请参与对这个时代的思考》,登“大小新闻”、胶东在线。

2020年7月,解读中考作文——《共赴人间温暖》,登“大小新闻”。

 

分享到:

新闻精选

医疗保障咨询台|临时去省外就医可以报销吗?

水母网
12/10 09:26

社会保险咨询台|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由外省转入有何要求?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市海渔局主要负责人11日接听12345热线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今语|城市宣传语怎容出错

水母网
12/10 09:26

自然资源部烟台海洋预报台发布沿海冰情预报

水母网
11/27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