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9月1日讯(通讯员 丁明明 刘伟 李尚钧)2020年,按照城市管理领域流程再造工作部署,市城管局环卫管理中心聚焦环卫领域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指导各区环卫部门因区制宜,大力探索改革生活垃圾收运模式,推行密闭收运清洁作业,稳步推动市区生活垃圾清运实现“零污染”和“零撒漏”,全力打通生活垃圾清运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芝罘区总面积17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万人,生活垃圾年产量达37万余吨,日均收运量在1000吨左右,高峰期达到1300吨/天。芝罘区内生活垃圾收运以660L敞口垃圾箱收集——压缩车运输为主。芝罘环卫每日负责2500多个垃圾收运点位,12500多个垃圾箱的清运工作,其中80%分布在居民小区。
作为烟台市的中心城区、老城区,芝罘区内老旧小区多,原有规划陈旧落后,环卫设施不完善。垃圾压缩车每日穿梭各收运点位,不仅耗时长、效率低、噪音扰民,且交通日益拥堵。同时敞口垃圾箱存在扬尘、散发臭味、污水和垃圾外溢、孳生蚊蝇等弊端,特别是夏季更加突出。另外由于垃圾压缩车密封性能差,沿途洒漏污水现象始终无法彻底解决,车辆行驶沿途飘散臭气,市民反映较为强烈。
在垃圾清运流程再造中,芝罘区环卫采用政府投资,鼓励引导新建居民区、大型公共设施在规划建设时同步配套,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环卫设施等措施,在辖区建设了41座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压缩站,同步减少了98个垃圾压缩车直接装车的点位,有效解决收运作业低效、运输撒漏等问题。一座小型压缩站可辐射半径约500米范围,垃圾从分散收集到集中装运,收运效率实现大幅提高。同时配套安装排水设施,压缩作业产生的污水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加之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压缩站全密闭,从根本上杜绝了垃圾运输途中的污水撒漏等问题。
在合理布局建设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压缩站的基础上,芝罘区对末端垃圾收集方式进行延伸改革。在民生小区、东花园等人口密集老旧社区,周边分布了烟台一中、烟台十中等学校,两个小区共有44个敞口垃圾箱、4座开放式垃圾间。由于社区缺少物业管理,垃圾暴露、污水横流,拾荒人员翻捡垃圾等严重影响周边环境。这两个小区建成4座小型垃圾压缩站后,芝罘区环卫中心又将敞口垃圾箱、垃圾间撤消,更换为240升带盖的密闭收集容器。在辛庄街居民区针对塑料垃圾桶容量少,每个收集点位摆放数量多、占地大的情况,建设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压缩站空间不足的“两难”局面,选择用防腐性能好的不锈钢制作5个3立方米容量的“迷你”垃圾收集站,有效避免了垃圾源头收集的污染。
为了建立全过程的闭环收运系统,尤其是杜绝中间环节的“跑冒滴漏”,减少生活垃圾对社区环境的污染,芝罘区环卫中心引进7辆小型垃圾桶转运车,每天从5时到19时巡回转运民生、东花园社区的垃圾桶,清理桶边环境卫生。目前,每日收运4至6次,从根本上解决了垃圾桶满溢、运送环节的撒漏、车辆作业堵塞交通等问题,并且基本杜绝拾荒人员翻捡垃圾箱的现象发生。
实施生活垃圾清运流程再造,极大消除了传统模式的系列问题,使老社区精彩蝶变,焕发生机,市民也从服务中感受到政府民生工作的温度和满满诚意。2020年,芝罘区开展生活垃圾清运方式改革区域的市民投诉率出现大幅下降。下一步,芝罘区环卫将结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进一步优化生活垃圾收运流程,打造芝罘区垃圾分类示范区,为全区垃圾分类工作摸索出可复制的成功经验。